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第5週 2015.3.27 ECONOMICS AND POWER

Sahlins, Marshall
1972    Stone Age Economics. New York: Aldine. 中文翻譯有《石器時代經濟學》(簡體版)
Mintz, Sidney W.
1985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New York: Penguin. 中文翻譯有《甜與權力》(簡體版)
Harvey, David 
2014    《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簡體版(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

3 則留言:

yingtzu 提到...

如果說馬克思對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的批判,是由於對產量和效率要求的提高,增深對資本累積慾望和能力,造成資產階級對勞動階級的剝削,那Sahlins的石器時代經濟學提出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可以視為是對資本主義意識,將原始經濟模式理解為生產力低落而辛勞求生的生活,馬克思主義式的批判。Sahlin比較各種原始石器時代的生產方式,將工具視為人生產能力的延伸,保護資源平衡的態度,從現在角度看來是生產力低,其實是對生活所需的低要求,因此能花相對於現在更少的時數來達到生活所需。馬克思用使用價值與與交換價值的區分,來理解貨幣出現的原因,原始經濟活動與當地文化緊密,在社會和親屬關係中的互惠(reciprocity),越親近的關係交換越接近禮物交換的方式,越疏離的關係,則就是市場或負面的互惠,也就是盈餘的提升。我記得馬克思的唯物論認為社會生產做為存在具體條件,文化是基礎結構的反應,就算不說成文化是次要,這似乎與Sahlins將文化與經濟視為共生的關係不一樣,不知道這是不是像上週可恩老師所說,Sahlins思想改變的地方?

甜與權力中,糖的生產、傳播、普及對社會文化影響和飲食改變的歷史,發現雖然糖的種植和生產歷史很久,但要等到十九世紀才變成平民民生用品,先不談論英國出現普遍用糖是在下午茶裡加糖等食物文化的問題,這個歷史發展可以明顯看出與殖民歷史平行,但不知道如何與Sahlins對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的討論一起看。

sifolakaw 提到...

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對種植物的馴化,人們換取更多而穩定的食物,到工業革命,生產技術精進,勞動力投入的時間更長,人們展現的慾望無限(M->∞),相反地,原始社會的經濟物質目標有限,勞動力不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利用也比較低。Sahlins指出一些人類學的理論透過與新石器時代的經濟做對比,來誇大原始經濟上的不足,然而,原始社會經濟卻也表現出在自然生態平衡、人口控制和有限慾望目標上的智慧,雖然經濟成就不高,但實踐了對自然資源的道德規範。馬克思所說“古代的觀念,人是生產的目的,現代世界裡,人的目的是生產,而生產的目的是財富”,原始社會的經濟利用自然、融入自然,以充滿著智慧,發揮對自然萬物的哲學思考能力與自然為伍,而這是現代經濟上的不足。人類文明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持續朝向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持續對自然資源消耗殆盡?引用一名人類學作家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失控的進步」一書的一段話「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是生存;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但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則是進步過了頭。他們將享有一時的衣食豐足,之後,卻只得餓死。」看似持續進步的文明,卻帶來更多的人口和生態浩劫,也許直到亞馬遜雨林的最後一棵樹倒下,人們才會深刻體會到過度追求物質文明的行徑,其實是一種摧毀文明的自殺行為。

Minna 提到...

Following/responding to Ena: sugar (as discussed in Sweetness and Power) changed patterns of production, consumption, etc. and although the book seems to focus more on the earlier preindustrial period, later on there is discussion of how sugar affecte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due to "female love of luxury [leading] to i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importation to European centers." (p.139)

In looking at the link between the three reading for this week I spent some time trying to place Marx's Capital (and Harvey's interpretation of it), and see how it fits in to cultural theory, which then led me to Bourdieu's articulations of cultural capital, which extends the concept of capital beyond the economic and is defined as "forms of knowledge, skills, education, and advantages that a person has, which give them a higher status i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