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week 14--反反相對主義

然而,正因為民族誌異地研究的發現,今日的人類學相對於古典時期的職責,反倒扮演著逆向的先鋒角色,自我解構地撤除了西方對於自身理性、文明、信仰等原有認識:「世界並不單純區分為虔敬與迷信;叢林中存在著雕塑,沙漠中也有繪畫;政治秩序可以不需要中央集權,而原則正義也不見得需要編撰式的法典規則;理性規範並沒有固著於希臘時代,而道德演化也沒有在英國圓滿達成」。今日人類學對於異文化的接觸認識,已經普遍地轉換為對於自身社會的瞭解並給予批判,它使我們所獲得的不是侷限於遙遠民族的生物性或社會性調查,或是部落文化的細緻說明,相反地,通過部落的地方知識,拓展了當代對於自身社會的認識。這或許正是當代詮釋人類學有別於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另類職責:人類學的現代任務不僅是陳述異文化脈絡中的在地觀點,而是同時地去除了我們自身文化價值的穩定性(destabilization)。Geertz以為這種去除原先穩固的理解常識之認識論,企圖「損害我們原有的自滿,並且自此刻的傲慢世界中直接釋放出來,使得我們不再如此自信與滿足。於是,人類學是一項帶有顛覆性質的行業:它所要顛覆的不是道德層次上的問題,而是狂暴、執拗頑固的封閉經驗」。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week 13--後事實追尋


人類學在人文科學中恐怕最常於自我提問「這門學科究竟是什麼?」,同時給予的答覆內容並非有關一門學科知識的描述,卻像是總體式的世界觀,或是類似信念的聲明(Geertz, 1995:97)。在這門學科所持續承諾和反對的信念中,人類學帶來一項關於尋找新文明、探求世界觀的學術期許,以便於描繪、揣摹、突顯那一個遙遠邊緣族群的生活方式,並且與我們自身社會相互對照。在古典時期,這種比較自身社會與他處(here and there的動機,或許來自西方世界對於認識異文化的渴望,其中部分充斥著宗教般的熱忱,好讓現代文明點燃啓蒙之光,以及來自一門新興學科對於自身研究主題含有若干浪漫冒險成分的天真抱負。帶有極大程度的諷刺意味兒——「或許這是一種醜行,又或者這正是此項學科訓練的長處」(同上引)——這門學科的職責正是破除原先認為理所當然、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價值判斷,或是阻擋自我中心式的偏見與誇耀。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期末考題公佈

◎請以《後事實追尋》(After the Fact, 1995)、《文化批判人類學》(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 1986)、《人類學場域》第一章(Anthropological Locations, 1997)這三本讀本討論「多點田野工作」(multi-sited fieldwork),其中包括

(1)田野工作對於葛茲的意義是什麼?
不要解釋田野工作是什麼,或者對人類學有多重要?這些我們都懂到爛掉了! 所以網路上那些陳年資訊別浪費時間瀏覽了。直接說明田野工作對於葛茲有何意義?(首先你得懂什麼是「意義」→文化的意義是獲得的,不是與生俱來。)
(2)解釋何謂「多點田野工作」概念?
(3)當代人類學研究何以需要「多點田野工作」實踐?

期末報告必須符合底下所有要求(意思是缺一不可):
1. 至少5000字,絕不能超過5頁。每一題長度最多不能超過2頁
2. 報告需以完整的句子書寫;每一論述主題須適時分段。
3. 必須出現上述三本讀本的話語引用,並且使用正確的引用格式。
4. 12/30上課前繳交。
5. 註明字數。
6. 這個題目很笨(我很不喜歡定義型問題),所以不要抄襲也不行使用網路資訊。
有問題請在這兒發問,我不在私人郵件中回答任何問題。我會在這兒回答。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Week 12--文化窘境


自歐洲的崩潰至一個野蠻狀態,以及對進步的意識型態的明顯淪喪之後,自一個戰塹經驗與對英雄主義與勝利的官方語言二者之間所產生的深層裂隙產生之後,以及自從十九世紀的浪漫式修辭的慣習所證明其自身對呈現戰爭現實的無能之後,這個世界便永遠成為超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