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Week7--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

P1150615
在美國以及其他地區,近數十年來已經目睹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挑戰。這是一項自十九世紀晚期以來,始終企圖引導社會科學作為專業學術訓練之理論目的與風格的挑戰。在一個激進改變的世界秩序中,一種廣泛的察覺力已激起這項挑戰,並且因此刺激了我們描述社會現實時,在手段運用上所受挫的信心,這其中概括了一般性的社會科學。因此,在當代任何的領域裡,只要它的研究主體是這個社會,那麼就會嘗試以清晰的全新方向來重新定位自己的學術領域,要不然便是結合建立完備的研究機構,在理論上致力於綜合這些新挑戰。

這些論辯對西方的知識傳統來說並不新穎──結果是以自然科學的角度重播對自己社會的原有期待﹔於是它們被詮釋理論所挑戰,該理論堅稱人必須與自然受到不同的對待。但是在那一時刻裡,這些論辯的歷史性表達經由獨特的政治、技術,以及經濟事件的形塑之後,鮮活了並且揭露了當前知識的情況。就最為廣泛的層面來說,當代的論辯是有關在一個緊急的後現代世界裡,企圖探討究竟它是如何在當代多樣的學術訓練之表現形式當中,被再現(represented)為社會思想的客體。

如果當前知識趨勢的討論並不關心於自身獨特的學術訓練處境的話,這些討論可以是毫無份量,並且毫無說服力的。對我們來說,當代人類學的發展反映了在一個遽變的世界裡,呈現社會現實時所遭遇的核心問題。在人類學內,民族誌的田野工作和寫作已經變成是當前理論探討和革新最為活躍的場所了。民族誌所關心是描述性議題,並且致力於使民族誌寫作在更廣泛的政治、歷史,以及哲學意涵上更富敏感度,使得人類學得以置身在當代再現社會問題話語的論辯旋渦之中。我們堅信,我們對於社會文化人類學裡所稱呼為「實驗時刻」裡所作的實驗,也同樣揭露了許多有關此一一般性的知識趨勢。

10 則留言:

約瑟芬 提到...

淑芬: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
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人類學開始批判自己的本土文化,不管是從觀點、態度上、書寫的方式上,以文化相對論的方式為異文化作解釋,批判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書寫方式,異文化、本文化倒底那個文化才是”文明”哪一個又是”野蠻”。 人類學就這樣成為“文化批評”。 解釋人類學是人類學開始反思自身,反思包括是否以客觀的態度面對異文化、是否禀持文化相對論、對自己文化是否有反思與批判、對民族志寫作是否有危機感並具備實驗性。
民族誌書寫的危機其一來自作者絕對的權威,後現代懷疑這種報導式的表述,更看重的是”表述的人對表述的懷疑”。

B- 提到...

「他者的眼光」關注的是人類學理論踫撞的方式,不是追溯整個理論的發展史。「淘金者的眼光與方法」所表述的敏感性改進我們描述文化多元性的方式,描述中背景的內外如同在知識發展的潮流中擺入民族誌著作的大石、枯枝及落葉。

許貴芳 提到...

69996503學生回應—地方知識:「歷史研究導論」一書中,作者提出一個值得留意與省思的問題,就是:歷史是進步的歷史嗎?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端視探討哪方面的歷史,若是針對醫學、科學、科技或建築或資訊等等物質層面,那麼肯定是進步的歷史;但是若針對精神、心靈或道德等等層面,則人類的歷史很可能是「不進則退」,在原地打轉或重覆循環,甚至墮落,每況愈下。然而,針對人類詮釋學而言,透過Clifford Geertz的著作與研究理論與研究倫理,帶領我們從人性出發,重新回歸在地者的部落文化與理解方式,來作書寫與詮釋的途徑,重新學習做好一位忠於史實或在地知識的傳達翻譯者,力求忠於原意、忠於原味、忠於原本。

banaipho 提到...

觀察者只能靠自己熟悉的標準來觀察對象。
80年代以後在人類學的再現問題,不再追求“客觀的”描述,透過對自文化的批判,怎麼描述異文化的差異才是問題。人類學科學到文學轉換的時刻。

如果實驗民族誌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批判的話,現代民族誌是不是具有,為了批判自文化扭曲異文化的可能性?

許貴芳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

許貴芳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

許貴芳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

匿名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

匿名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

許貴芳 提到...

學生:許貴芳於11/4週五的課堂筆記與課後領悟與心得。
老師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說明」中述說了如下的課程用意與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於社會/人文科學作為一項彰顯「文化範疇之意義結構」的
學科訓練,此一「詮釋與反思」論述如何在跨學科領域中應用與討論。
以下自己想論述11/4週五課堂後的部份心得與領悟,標題暫定為:
詮釋人類學與神學的相遇與對話。
11/4週五的課堂上有同學(我們碩專二既可愛又寶貝的同學)提到,閱讀老師所指定書籍(特別是貓的大屠殺這本書)的困難,艱澀難懂且會反胃,甚至開始納悶起自己為什麼要來選讀這門學科?也動搖起繼續研讀的念頭,想要放棄。老師與我們認真的傾聽、誠懇的與這位同學對話,更是鼓勵她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加油。她表示雖然如此,但是她並不脆弱,所以不會輕言放棄,我們鬆了一口氣。有趣的是。老師在同學提到自己並不脆弱的同時,老師為了安撫與慰留,就急著表達「脆弱的是老師我」所以好好的堅持下去,每次上課第一個點名的就是您,您到了我們才上課。大家都哄堂大笑,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說:「老師,鐵漢柔情一個;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喜歡跟狗說笑-不苟言笑」,這時覺得老師「謙卑的很可愛也很幽默」。
後來,我舉手回應自己能理解與感受這位同學的心情,因為,自己一樣有這樣的困難與掙扎的心路歷程。原因之一是,自己長年的基督信仰薰陶與根深蒂固的道德觀,跟老師課堂上所強調與指定書籍中,一直提到人性黑暗面或五光十色的情慾,是如何的真實、迷人具有魅力等等,這都讓自己很衝擊、衝突或不自在吧?原因之二是,對於自己不一定能夠認同的學術論述,如何擁抱它?老師趕緊回應說:「不需要擁抱阿!」我緊接著說「可是,中國強調做學問要『知、意、情』也就是說,追求學問這三者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透過情感的投入或是意志的認同,可以幫助理解與知識學問的增進與成長,反之,亦然。」於是,對於不能認同的學術論述,該如何理解與消化吸收呢?
很多時候,一邊讀書一邊跟作者吵架,有時熱吵,有時冷戰,把書丟在一旁,也意味著把作者丟在冷冷的牆邊,重新埋葬它,不讓它復活;直到要上課前或繳交作業的時間逼近了,才又重新把作者叫醒繼續吵架,當然也有握手言和,或是攜手同行一段路,相談甚歡之時,也有啟迪我心智與作我良師益友的幫助。總之,心情喜怒哀樂也五味雜陳,所以,開始接觸跨學科的學問領域,可能免不了這樣的過程,也會有磨合期,想要跟這學問分居甚至離婚。
下課後在洗手間,倏地,聖經一句話浮現腦海點醒我,「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突然間,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與矛盾,新學問與既有傳統信仰的衝突與矛盾,如何相遇並展開和諧共處的對話?首先,這使我發現原來不是信仰的真理要義,所造成自己對於「人性黑暗面或罪惡墮落面」的書寫或論述內容的排斥與遠遠的觀望之,而是個人的個性問題,不是聖經的教導造成之問題。前面的認知與論述是「基督信仰與詮釋人類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因為,聖經其實很強調「真」,真實的內涵、真實的論述、真實的開啟、真實的揭露(包含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受到後世子孫景仰的祖先,他們一切的優點得勝或軟弱失敗),翻閱聖經中對這些人巨細靡遺的論述即可明瞭。所以,「詮釋人類學」的地方知識,真實揭露與論述,都與「聖經」的真實揭露與論述,不謀而合,方向、觀點與見解一致,這讓我感受到這兩者間的和諧。
其次,從聖經這句話的教導得知,「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上帝在教導自己的兒女,在這個世界與社會猶如「都市叢林」一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所以,猶如綿羊乖巧溫馴的上帝兒女們,身處在這樣「都市叢林」的社會中,單單具備鴿子的乖巧溫馴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並具備「蛇一般的靈巧」甚至,狡猾詭詐嗎?!回想起課堂上老師分享,在改版後的「小紅帽」其中蘊含的「狡猾詭詐」其迷人之處,講台下聽課的我,不明瞭也不以為然,「狡猾詭詐」有何迷人之處?可稱讚與歌頌之處??不過,因著聖經這句話的浮現與提醒,突然間又發現這兩門學問(神學與詮釋人類學)相遇了且彼此有共識的對談;哇!內心喜樂啊,化干戈為玉帛!原來所講的這一部分,也是一致性的。所以,先前排斥或不太以為然「狡猾詭詐」的說法,原來是個人的個性問題,而不是信仰的問題所造成。而實情是自己對於聖經所教導的這句話,「您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一直只能接受前半句話,直到出了社會多年諸多歷練後才慢慢的能夠接受後半句話,要「靈巧像蛇」,一開始也是排斥與不以為然,直到能夠接受已經是15年後了。所以,「詮釋人類學」很真實的揭露與論述,的確,對部分懷抱「這世界何等美好」心境與理想的讀者而言,難免會有衝擊與不自在。